日本核污水排海对中国的深层次影响?
时间:2023-09-14 17:05 浏览量:
日本福岛核污水的排海计划,于2023年8月24日正式开始实施,虽然遭到了世界上众多科学家和民众的反对,但依然一意孤行,这种行为既损人也不利己,面对核污水带来的危害,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日本核污水排海对中国的深层次影响?
那么虫虫们在面对核辐射,会怎么样呢?
1、核辐射区的种群会减少
来自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切尔诺贝利及福岛研究项目的学者曾发表研究,文章中提到:
1)受辐射的影响,大量的鸟和哺乳动物得了白内障,其脑容量也有一定程度地缩小。
2)在高污染地区,调查的所有主要动物群体数量都有明显减少,包括鸟类、蝴蝶、蜻蜓、蜜蜂、蚱蜢、蜘蛛以及大型或者小型哺乳动物。
3)几乎所有切尔诺贝利以及福岛的核辐射后果研究都显示出核暴露对单个生物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不同的虫虫抗辐射能力不同
老鼠:美国曾多次在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北端的珊瑚岛上进行氢弹爆炸试验。奇怪的是,尽管这里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但生活在岛上的老鼠却安然无恙,长得特别健壮。
蟑螂:1963年,科学家发现蟑螂的辐射致死量比人类高六到十五倍,1000拉德的电离辐射吸收剂量可以干扰蟑螂的生育能力,6400拉德可以杀死93%的蟑螂。
3、核辐射带来的变异风险
核辐射能够直接引起被穿透的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例如,电离作用、热作用以及光化学作用;能够杀伤生物细胞,破坏生物组织,直接损伤细胞核内的 DNA,造成DNA 分子断裂或碱基对错误结合,形成急性辐射损伤;能使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发生去氢、加成、裂解等反应,从而引起 DNA 的双螺旋交联出现错误,引起细胞周期紊乱,造成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还会引起一些酶的活性改变, 影响细胞的代谢,致使代谢紊乱,从而产生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障碍。核辐射危害的远期效应则是包括多年后的遗传后代的基因畸变等。
4. 排污后,32只海豚,为什么会搁浅呢?
海豚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洋深处,但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如浅海、河口、海湾等,海豚也会出现。
天气和海洋环境是导致海豚搁浅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水温度、海流、潮汐等都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海豚等海洋生物的死亡和搁浅。此外,海豚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合的水温、适量的盐度和适宜的海底深度等因素。如果海水温度过高或过低、盐度不适宜或深度过浅,海豚的生存条件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当海洋环境发生变化时,海豚等海洋生物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出现搁浅事件。
